(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10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报告称,2023年全球范围内导致常见感染的实验室确诊细菌感染中,有1/6对抗生素治疗耐药。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由来已久。二战期间,青霉素被广泛使用,而后很快就出现了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此后的多年间,不断有新的抗菌药物诞生,但诸多耐药问题也随之出现。直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列为全球公共健康和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10月14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超四成抗生素耐药性上升,不合理使用是首要原因
《2025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称,2018年至2023年期间,超过40%的受监测抗生素的耐药性出现上升,年均增幅达5%至15%。“抗生素”从广义上说,是指可以治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的药物。一般名字中带有“霉素”“西林”“头孢”“环素”“沙星”“磺胺”等字的,大多数都是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头孢地尼等。
“耐药性升高背后,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其中,抗生素滥用是首要原因。”李侗曾表示,一方面,普通群众乃至部分医护人员因医学知识储备不足而滥用抗生素,比如不少人混淆了抗生素与消炎药的概念,甚至将抗生素当作“万能消炎药”;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医疗检验水平偏低,不能准确检测感染的病因和病原体,也容易滥用抗生素。此外,药品监管力度不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也会从不同层面对耐药性风险产生影响。
报告还提到,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正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愈加危险。其中,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在血流感染中发现的主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这些属于最严重的细菌感染,常导致败血症、器官衰竭和死亡。然而,全球范围内超过40%的大肠杆菌和超过55%的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已对治疗这些感染的首选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
“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就是大肠杆菌。对症治疗需要根据致病的菌种、疾病选择适合的药物,一般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包括头孢三代药物、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李侗曾介绍,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问题,可能会给应对能力弱的国家带来更大负担。
“限抗令”实施13年,我国抗生素耐药治理成效初显
我国是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2012年5月,原卫生部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出抗生素三级管理办法,该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随后的十余年来,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我国严格管控抗生素使用,出台系列文件、采取专项整治等举措,取得一定成效。
如今,“限抗令”发布13年,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从2011年到2023年,核心数据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9.4%下降至33.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6.2%下降至7.1%。但值得注意的是,检测数据主要来自核心数据医院,根据《2022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截至2022年9月,纳入数据的医院共7154家,这意味着,可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没有得到监测。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微生物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家卫健委医政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高医疗卫生和动物卫生专业人员微生物耐药防控能力,提升全社会对微生物耐药的认识水平。
“对于民众而言,破除认知误区、避免不适当的自我药疗是应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第一步。”李侗曾表示,当遭遇急性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咽炎、鼻窦炎或急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症时,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在缺乏专业诊断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法缩短疾病病程,反而增加患者体内耐药菌产生可能,增加治疗的难度与风险。因此,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咨询,严格遵医嘱用药。
睿迎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